【“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世界范围内L4层级自动驾驶汽车是否可以在未来10年实现量产?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核心提示:2019“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现场嘉宾演讲实录,敬请关注!

自动驾驶,沃尔沃,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

自动驾驶,沃尔沃,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

主持人:

博世(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大全

正方:

爱驰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丁华杰

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代理副总裁田小陵

美国SCRIFT 公司总裁王中民

反方: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北美汽车人协会理事顾剑民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与商务拓展副总裁、北美汽车人协会理事陈超卓

德国大陆集团高级研发工程师、全德华人机电学会副主席陈祯福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徐大全,非常高兴主持第二场辩论,第一场辩论传统的电机和内燃机还谈了这么精彩,我相信我们这场会表现得更加精彩。

丁华杰:我是来自爱驰汽车的丁华杰,在爱驰汽车负责自动驾驶,之前一直在上汽旗下,2017年加入爱驰汽车。

田小陵:我现在在沃尔沃亚太工作,原来在通用汽车,和福特的电子电器部工作。

王中民:我以前也是在底特律,当时去了通用公司再转到汽车行业,一直做智能车联,后来做自动驾驶规划和构架这个方面,然后在底特律,最后跑到加州。

顾剑民:我来自法雷奥,现在任中国区域的CTO,加入法雷奥之前我在沃尔沃亚太,在沃尔沃之前是长安,再之前是北美福特。在福特之前是在一家MDI,是一家工程公司,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辩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陈超卓:我现在做智能驾驶相关的工作,但是我今天做反方是被逼过来的,原来我主持。我也是从伏特回到中国,到奇瑞,到沃尔沃,我们有同事和老邻居,今天我就代表反方,希望支持我反方的请举手。

陈祯福:大家下午好!我叫陈祯福,来自德国大众集团,我本科也是学的传统的汽车车辆专业,研究生也是学传统的汽车,到德国去了还是做汽车,一到做博士的时候开始飞跃了,博士导师就说要搞自动驾驶了,毕业在大众就职,也是很超前的部门,德国底盘安全部门的前期开发部,开发先前的技术,自动驾驶是汽车现在最超前的技术,今天也是反方,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主持人:媒体报道大陆是反自动驾驶的。世界范围内L4层级自动驾驶汽车在未来10年是不是可以量产?首先L4和L5,未来自动驾驶实现之后,举个例子,沈峰总喝酒下班之后,上车大喊回家,L4会问回哪一个家?L5的车会默默根据大数据,根据峰总醉酒的状况情况直接拉去他想去的家。这个是我对L4和L5的定义。

首先自动驾驶不需要人工干预,这个中间还是有区别的,L5在任何场景和道路状况下都可以驾驶,而L4还是有条件的,不满足这个条件的时候L4就会停在那里不动了,没有方向盘,没有驾驶员的干扰。今天我们具体定义一下,辩论的是什么。辩论的是普通道路实现平顺驾驶,规模化L4以上的自动驾驶是不是在十年之内可以实现。正方认为可以,反方认为10年不够。

我想首先看一下观众的意见。反方略多一点,这个是现状。辩论之后可能有改变。开始正方第一辩之前我要发问:正方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问你们一下,你们知道飞机起降都是可以自动驾驶,可以自动爬升,自动巡航但是还是有驾驶,最近两起起事故驾驶员和自动驾驶博弈最后失败了,这么复杂的道路上,你们真的认为十年之内自动驾驶为实现吗?我请问反方:特斯拉已经到宇宙去了,5年之前可以想象手机成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吗?有人谁手机已经比老婆更重要了,现在AI技术,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这是指数级别的增长,十年之内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动驾驶?我们开始进入第一轮辩论。

丁华杰:我代表正方简单讲一下,先说一个基本的观点。前两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5年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销量占比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开始运行,2030年有条件的自动驾驶销量占比70%,高度自动驾驶规模运用,十年就是2029年,这个是国家的规划。第二自动驾驶现在到底是什么,自动驾驶不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自动驾驶是一个产业链,产业链自身有自身的价值2025年预备北美地区自动驾驶直接带来的一些产业经济效益是261亿美元,2025年解决交通拥堵提升效率,万亿级美元市场,这个是市场规模。今天说自动驾驶会实现,这个标准下做了四点的分析。

第一技术会找到出路,今天不是一个技术论坛,我们创业公司做了一系列的技术,视觉也好,芯片也好等等。在之前一些数据公式和运用,经过十几年的运用,L3的2018年1月才发明的,目前都在应用,用得非常好,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好,加速运营,AI芯片功耗很高,低功耗在计算平台上的措施为什么不能出现,所以技术会找到出路。

第二法律,滴滴几年之前是不是在上海是黑车,现在不是了,现在滴滴是网络车运营公司。刚才强调安全,今天我有一个很感触的信息,ADAS芯片,博世是巨头做得非常好,所以安全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第三成本,2003年我诺基亚的手机,800块人民币,仍到地方摔不碎,2009年我买了一个苹果4,掉地上就碎了,但是它把又便宜又安全的诺基亚手机送进了历史课本。

成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成本带来什么,新疆房子便宜,你会买吗?不会。上海贵你会买吗?会。所以综上所述之前没有摄象头,现在用了,之前没有雷达,现在用了,我们面临关键问题得到解决,所有人会在蛋糕里面,大家都是争前恐后,所以自动驾驶会实现。

田小陵:很多欧美的主机厂已经宣布自动驾驶的时间表,大家都知道沃尔沃汽车集团2025年达到L4自动驾驶的汽车销量占到三分之一,既然有这样的公布的消息,说明其他公司也会跟进,大的主机厂都可以做到2025年三分之一是L4的自动驾驶汽车的话,这样的规模就造成了趋势的到来,我认为L4自动驾驶不是一家可以做起来的,一定要跨汽车品牌,跨地域才可以做好,就和我们最近在嘉定做的四跨联网一样,他是跨芯片级,跨车,跨美国OEM,最后跨各个不同的平台可以相互交互。这个都是公开的消息。

我自己有一个认为,沃尔沃宣布不会生产L3的汽车,所以说对L4,我个人的观点如果形成L4的规模,V2X一定要的,L2和L3可以不需要V2X,但是L4和L5是一定需要的。

王中民:自动驾驶肯定是一个方向,只是时间问题。我认为自动驾驶L4在平常路上十年内可以实现。自动驾驶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第一传感器,还有一个就是计算能力,我们看到摩尔定律,现在很难定义芯片的发展速度,我很久之前从8位处理器开始算,到现在CPU,GPU,十年的变化,汽车的变化,消费电子行业,十年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还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时间比较长,现在是很好的点,汽车作为科技的载体,移动的终端,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所以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的实践当中,比如说简单的逻辑判断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就是传感器技术,以前的激光雷达和毫米光雷达,传感器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另外,整个大环境来说,是一个系统。所以他整个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技术融合的过程。

从这一点来说,在技术上,在产业链上初具规模,我们看其他的企业,十年的变化,像诺基亚、雅虎、柯达,还有发展了很多新型企业。我们自动驾驶在最近几年看一下加州交通部公布一个数据,有自动驾驶牌照上路要报告数据,特别是硅谷,24小时都可以看到车在路上跑,数据采集量都是呈指数增长。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十年过程当中要变化是非常大的,还有我们公共安全,现在公共安全上,计算机处理能力,系统冗余,我认为L4的自动驾驶在十年之后可以量产。

主持人:提得有理有据,提到中国政府2030年的目标,法规也是随着科技变化,很多人说法规还不完全,智能驾驶产业是巨大效益的产业,将是万亿美元的市场,跨行业的协同合作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技术的发展是指数级,传感器、雷达、芯片、人工智能、功能安全等都在快速发展。我想听一下反方你们的观点。

顾剑民:我们是持非常谨慎的乐观主义,并不认为L4不能实现,而是十年之内,普通道路上的量产的L4很难实现,首先回顾了一下L4的定义,人不需要接管,发生任何情况车会处理,可以停在旁边,但是人不需要接管,车里面可以没有刹车,没有方向盘的,要接管也无法接管,除非跳车。我们现在很多场合看到这家公司L4试驾,有一个安全员坐在那里,随时要接管,这个就不是L4,充其量是L3,首先要意识到L4是怎么定义的。

第二普通道路上的L4,只是限定区域封闭道路到就实现了,普通道路上所有的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小区的道路都可以L4驾驶,至少十年之内很难实现。

原因也很简单,今天持这个观点不仅仅是三位,上午在会场的话,清华大学的成波院长,结论就是十年之内很难实现L4的量产。麦肯锡在不同的场合一直说2040年,至少2030年之后才可以实现L4的量产,他也不一定说得对。看一下法国的一家咨询公司,YOLE,也是做量产的分析,到2035年才认为L4可以成为大规模的量产。这些咨询公司第三方机构我相信他们也不是傻瓜,专门反对自动驾驶的,他们有原因的,我分析一下。

首先技术难点,感知,激光雷达,毫米光雷达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哪怕所有的传感器用了70个,还是无法解决前面有车被遮挡。前面的路况像鬼探头,这非常难应对的,物理上面就遮蔽了,哪怕激光雷达不能穿透建筑,穿透其他的车辆。

还有一个原因,人工智能,为什么叫人工?更多是人工而不是智能,现在认为人心最难侧,路边站着一个老太太,知道是过马路还是聊天?人驾驶的时候都很难预测,更不要说自动驾驶的车辆。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哪怕单车实现L4,要和其他的交通道路上的人和车,和有人驾驶的车辆共同分享道路,无法预测有人驾驶的车辆,自行车和人本来就是人他们不是自动驾驶的,所以这些是难点。

所以特斯拉车发射到宇宙当中,因为宇宙当中没有其他的车,其他的人,如果发射到北京和上海的道路上,分分秒秒被撞或者撞别人。单车智能很难完成智能驾驶。单车智能有限,要达到L4以上,我们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承认,一定要V2X,上午成波院长也反复提到这一点,人车和道路的协同。我们在一段道路上实现V2X很容易,但是所有道路,刚才说的普通道路:停车位、小区的道路、乡村的道路,包括偏远的地方,很多地方连4G,3G,2G都没有信号,怎么做到V2X,所以只能某个区域实现L4,十年之内不可能让中国所有的地方车可以开到的地方都有信号。还有高精度地图,这一切我们自动驾驶是目前单车智能上面有限,更不要说实现V2X,车路协同。

即使完成了L4,也是有限的L3,驾驶员必须随时接管,像成总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自己开车还累,这个还不是免费的,原来车20万,自动驾驶功能要加5万,5万加了还提心吊胆,不是鸡肋是什么,所以市场的需求也不在,这个有限的情况下,市场的真实的需求不在,强迫客户买也不可能。我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观点。

陈祯福:刚才徐总说了举一个例子,手机发展得很快,汽车发展很慢,这是有规律。汽车和手机是不能比的,手机是一年一个版本,可以远程软件升级,汽车不一样,汽车的发展是开发时间长,生产周期长。但是自动驾驶不仅是涉及软件,还有硬件,因为软件发展很快,硬件更新很慢,要考虑使用后什么样的硬件,这个硬件要使用十年,生产十年,用的时候还要十年,不能说这个硬件卖给他,十年使用过程当中换另外一个硬件,通过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我们L4的车十年之后量产,大规模的规划批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首先至少有一个很成熟的样车在路上开,那还可能实现,如果现在还没有样车,十年之后很难实现。

第二法律是可以改的。中国是可以的,中国改得很快,德国要改一个法律不下5年10年,没有这么简单容易。我不知道美国的情况怎么样,其他的新技术的发展都是法律强制的,传统车比较节能减排,没辙了上新能源车,自动驾驶这个动力没有,不仅没有动力还是一个压力,很多国家试开的路也没有,中国还是比较支持,其他国家比较慢一点。

还有社会的接受程度。动力从汽车厂家来说,经济效益,我卖这个东西卖出去市场要买单,现在实现这个功能,大家都知道很贵,谁来买单?动力没有,我要赚钱一年两年都赚不了钱,最大的动力就是广告效益,有技术亮点。对于传统车靠其他可以实现,主要关注新能源更多一点,自动驾驶要花很多钱,最后造了越多风险越大,因为是需要花成本的,但是主要是安全风险,和其他相比,汽车自动驾驶的风险要求远高于汽车任何一个其他的附件。

主持人:首先他们定义了L4不是封闭区域特定道路的L4,而是量产阶段的一般道路上的,不要搞混了。清华说不行,麦肯锡也说不行,感知有缺陷,人工智能没有到这一步,车路协同很难。法律可以改变,但是没有这么容易,谁来买单?性价比不一定很好,安全风险也没有完全解决。所以结论:不完全的自动驾驶完全是鸡肋,汽车不是手机,没有这么快。这个是反方的主要观点,接下来进入第二轮,由反方开始。

陈超卓:我接着说,首先回答大全总开场问反方的问题,发射到火星上的自动驾驶车,因为火星上面没有喝醉酒的沈峰总,也没有要准备碰瓷的老太太,这个是我的简单回答。我准备了一页PPT,这页PPT说明目前自动驾驶的成熟度,这个是我画出来为了给投资人,投资人有的说自动驾驶可以实现,有的说不能实现,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来解释一下,纵向L1-L5,是大家熟悉的,横向是GEO1-GEO5,简单的场景到复杂的场景,这两个维度来看,我们比较清楚。L1、L2不是自动驾驶是辅助驾驶,现在这个钱都让博士赚去了。绿色的简单场景封闭的,GEO1从L1到L5是没有问题的,都可以实现,相当于在火星上,是可以实现的。实现不了的就是L5和复杂场景城乡结合部,有碰瓷的老太太,有沙石车,有卖煎饼果子的,这个是复杂场景。包括VIMO的老大JFK,他是福特的总工程师出生的,他说自动驾驶的终极挑战是辨别人的意图,我用人话解释你激光雷达传感器再好,再贵,你可以识别站着的老太太,但是你无法知道他要不要碰瓷,你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解决安全问题。这个就是红色的场景,红色场景目前不该产业界做的事,而是科技部出钱。我也是干自动驾驶这个行业的,我集中在L4的简单场景,我打了一个框,GEO1到GEO3就是简单场景,简单场景就是高速、简单、封闭,园区物流,泊车,要突破红点需要人工智能突破性的发展,因为人开车是因果关系的,不是靠传感器,电脑计算,我看见老太太不太对劲,我看见沈峰总喝醉了酒,不是计算出来的。第二、靠V2X,5-10年落地不了。第三、人车分离,在基础设施,人走人的道,车走车的道。

顾剑民:刚才陈总形象用图解释了,为什么L4自动驾驶在1-5级不同的场景无法实现十年之内量产,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反复强调,人工智能现在的情况下无法预测人的意图。我们经常看到外卖小哥骑车,某一个时刻自己都不知道往前往后往左往右,目前情况下L4发生安全事故谁的责任?整车企业?整车企业承担这个责任每天要面临很多的起诉和很多的解纷、罚款,这个是一般的OEM不愿意承担的,风险太大。真正做到L4只有简单封闭的场景下,人车分离,L4自动驾驶其实故事很好讲,但是十年之内或者预见的短期能很难实现,这也是第三方公司很不看好的原因。

我们一直在讲技术问题,真正影响技术使用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法律是一个,保险怎么办?社会的接受程度怎么办?自动驾驶车辆地库出来,没有人,我相信很多小孩和老头老太很好奇,一围观,自动驾驶车辆肯定停下来,就停在那里,可以想象你上班的话,小区门都出不了。你说这样的技术在目前情况下还用吗?这不是鸡肋,这是折磨自己,我们不是说反对自动驾驶,反对L4,而是这种情况下L4与其有的话还不如说是折磨自己。

陈祯福:自动驾驶,社会对他的接受程度和需求适合什么样的产品?安全的产品!要他的目的是让我们更轻松和安全,现在明显功能上安全没有这个数据。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产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起动,它不是一个刚需产品,他的功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汽车里面有很多安全产品是雪中送炭才可以发展得快一点,新车历史上有ABS开发,现在看来和自动驾驶比较起来不知道简单多少倍,但是从样件到量产花了30年的时间。这个也不是新产品,飞机上早有开发了,所以汽车产品系统无法一对一用到汽车上,飞机上可以实现,汽车上为什么不能实现,ABS就是一个例子,汽车上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讲究性价比,特别不是刚需的产品。第二可靠度,价格还要在大家接受范围内才可以量产,不然谁来买单。

主持人:2030年前简单场景L4是可以的,真正的L4不可能,AI还有待发展,同时自动驾驶是非刚需的。十年之内讲故事,同时法规保险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只要有碰瓷的老太太,民风民俗不改变就无法改变,有攻击博世的语言存在,我还是保持中立。

王中民:首先回复一下反方顾总的预测,科技有的时候很难预测。我们说IBM,1943年预测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现在放在加州IBM的博物馆里面。全世界就需要5台计算机,你说IBM的创始人牛不牛,不是说他不牛,是因为科技很难预测。PGG现在每个人至少一个了,还有当时在汽车刚刚发明的时候,在1911年的时候,他说机器自己走哪有马好,让你他往哪里走就哪里走,报纸写的你要一个汽车一点用都没有,买一个马车多好,实在不行还可以吃马肉。所以科技预测来讲,并不是说这个人不聪明,但是毕竟有局限性。我们说手机是刚需吗?在没有手机之前也不是刚需,但是现在谁可以离开手机,一出门看看手机,上车看看手机,所以手机是离不开的,还有计算机也是一样,出现之前也不是刚需,但是现在有很大的依赖性。

田小陵:反方有一些偷换概念,L4量产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回忆一下L2的量产车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出来的,现在也不能说L2最坏的场景都可以应付,不能因为有这样的模式在这个车不是L2的车。你们上次在重庆把所有的L2做了一下测试,很多场景都是L2应该工作的场景,有很多都失败了。我想说的如果你把碰瓷的老太太不科学的例子一直拿在论坛上,永远不会有L4的,走到哪里都有碰瓷老太太的例子。另外L4和L3和L2进步都是一步步进步出来的,不可能一夜从L2切换到L3,L4公平说2-3年,比较成熟的L4,第一是不需要驾驶员坐在里面;第二是TGA,这个就是在30公里堵塞情况下,地上有明显的标志线人完全可以睡觉;最后一个就是所有的主机场L4,就是这样。一个量产车的L4的实现不可能一夜之间覆盖所有的场景,这种不是科学家说的话,我觉得是偷换概念。

丁华杰:第一点刚才反方辩友说一直说麦肯锡,这个不能信。我这里有一组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自动驾驶,2019年2月份亚马逊红杉和壳牌投资5.2亿美元投资,2019年4月软银丰田投资10亿美元到UBER,2019年5月本田通用投资。第二刚才说老太太碰瓷,自动驾驶取代人,部分优化人,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让车解决是不合理的,上帝是有上帝视角的,这个是不合理的。第三点我昨天想用付老了一句话,搞汽车要有家国情怀,未来自动驾驶也是,要做一个信仰,认为他可以成,你才会用全身心做,做完之后会得到回报,万亿级美元市场向你招手。

主持人:正方拿了很多证据,结论是人类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反方偷换概念,说得不太正确,还举了很多公司投资鲜明生动的案子,第二轮的结果我评价一下,我觉得正方准备比较充分,有理有据,反方列举了很多历史的进程,我觉得大家谈得非常不错,在座的现场里我们有很多投资人,其实还有很多HR的人,你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论的有利与否,直接决定你们未来的发展。

丁华杰:自动驾驶刚才讲了很多东西,我们一直讲自动驾驶,我们今天说L4,之前是L3,再之前是L2,L1,爱驰汽车L2相对比较普及了,L2的过程也为L3和L4做了一些补充,现在高速公路的数据,包括百度和高德,有这些数据,事实上来讲我们在做这些事大家都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提供独特的能够赚钱的商业模式,我是可以很快给你采集制作的地图的,这个就是钱的问题,在产业面临如此大的市场上,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这个也是爱驰包括我个人认为肯定会实现,并且超出很多产业界的一些思路,或者超出预期。今天来的很多OEM巨头,零部件巨头,之前不知道阿里,不知道腾讯,不知道今日头条,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走出来。

田小陵: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个是传统人的想法,我们现在因为你相信所以才可以看见,要相信才可以看见,不相信永远不会看见L4的车。然后L4量产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奇迹,他和婴儿生长成大人一样,有一步步的步骤,L4的量产是十年之内一定可行的,看看各大公司宣布的内容,3年之内我刚才说的3点都会出来,十年之内L4一般范式都是可以实现的。

王中民:自动驾驶本身系统,现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反方对老太太案例比较感兴趣,首先V2X,技术来说5G,4G,技术上没有太多的难度,只是通讯你告诉我,我告诉你。你要老太太告诉他,我想过马路,老太太通过V2I,V2P,我先要过马路就停下来,老太太在路边唠嗑,那车也知道不想过马路,从V2X来讲,技术难度来实现并不难,只是大家有一个社会共识,大家都要装V2X,就我装了,别人不装V2X,比如说V2V,刚才PPT从V2X技术来讲并不难,只是社会的认知和普及。

DIMO的事,以前的DIMO,一个演示拿上千万,但是现在做DIMO可以拿到投资吗?不一定。现在最快给足够的钱就可以做一个演示,从另外一个侧面,技术的发展很快,而且从DIMO这块比较成熟。下一个十年之内,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我们回顾十年的发展变化,超乎我们的想象。

主持人:谢谢正方最后一轮,总结一下,自动驾驶会产生很多数据,数据产生价值,V2X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社会有资金来支持这个技术的发展,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对自动驾驶要像对待信仰一样,要信则灵,只是普及的问题。

顾剑民:我来说一下,刚才讲到科技预测,有时候的确不准,但是有时候是低估,有时候也会高估,回到自动驾驶,工信部和发改委,2-3年之前做了一个指导意见,L1L2的新车装车率明年要达到50%,但是去年新车装车率L1和L2实际数字才8%,8%到50%一年之间完成,很难,那么相信L4的普及更有挑战。

正方还说到刚需,什么是刚需,我们反复强调碰瓷老太太就是为了安全,自动驾驶不能解决人工驾驶遇到的问题,自动驾驶还没有人工驾驶安全,那做自动驾驶初衷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自动驾驶不是刚需,安全和便捷的自动驾驶才是刚需,自动驾驶不安全不便捷就不是刚需。

刚才说到L2今年在重庆有一些功能没有达成失败了。和L4有什么区别,L2功能不工作的话,还是我们驾驶员,因为L2车辆驾驶的最终还是驾驶员,L4出了问题就是OEM,和供应商的责任,这个是很大的区别。最后总结一下,我也相信要相信才可以看见,但是问题是只是相信,那只是空炒情怀,中国记者有一个女孩突然看到旁边坐了一个机长,你是机长吗?为什么坐在这里,因为在自动驾驶,你作为旅客会觉得很危险,如果驾驶员机长在机场和你全程聊天,你还会坐这家飞机,你如果还愿意的话那我相信L4马上可以实现。

陈超卓:田总提出因为相信才可以看见,我给你一个自动驾驶教总的称呼,我最后讲两点,两个维度,我赞成顾总说的,自动驾驶不是刚需,刚需是需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而不是为了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从这个角度我非常赞同。至于什么时候实现,让时间来解决。

第二个问题从马斯克得到的体会,和我们传统造车的不一样,传统造车等一切问题解决了再上市。从自动驾驶发展的角度L4如果一直等所有的路况都解决了,可能上不了市,我们通过迭代,智能驾驶要落地,一定是迭代的,就是我做出来一个车,可能第一年只能在中南海跑,第二年到了交通改善,升级了之后可能长安街跑,第三年可以去人民广场跑,这个是迭代的概念,这个是和我们传统主机厂不一样。第二是生态圈,光靠主机厂实现不了,我们要有V2X车路协同有通讯手段,有其他的生态圈的伙伴一起过来,道路交通要道路改善。这些都是生态圈的,这个我们今天在这里模拟争论,我自己干自动驾驶这块,所以我知道不这么快的,是要时间迭代和生态圈的建立,十年时间我觉得还不够。

陈祯福:第一个目标是颠覆性的,很美好的,没有这个目标我也不会从事这个行业,肯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第二自动驾驶刚才说了不是刚需,刚需是什么安全性、可靠性,满足这个前提下才可以量产自动驾驶。第三、从十几二十年的开发过程当中,发现自动驾驶的复杂性远超我们想象,道路是曲折,原来定过很多时间表,每次定的时间表都要修改,现在不提时间表,用最大的努力往这个方向前进,比如说中国多车智能,西方以单车智能为主,总的来说有一个美好的目标,但是十年办不到,我也希望早日可以坐上无人驾驶车。

主持人:总结一下,科技预测不一定准,政策预测更是扯淡,安全是底线,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才是现在的钢需,自动驾驶技术是迭代的,L2都有问题,L3还没有,L4需要更长的时间,生态圈的建立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也需要时间,相信是好的,但是不能空有情怀,AD是美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再次鼓掌双方的精彩辩论,这个地方我还想听一下观众的意见,经过辩论我最后总结几句话,自动驾驶是人类汽车尤其是汽车工业的梦想,未来一定会实现,至于什么时候实现,我自己也在思考,但是今天尽管辩论,但是也没有正确的答案,自动驾驶早来还是晚来,都需要巨大的长期的资金投入。各种技术的融合,地图、导航、通讯等等是必要条件,还要功能的安全,智能的设计等等,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只有当所有技术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真正实现,法规和行业标准一定要设立,也是保证自动驾驶技术向前发展的一个保障。

我记得两天之前李院士说过一句话,一流的国家一定是引导标准制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一起呼吁,让强有力的中国政府在标准和法规方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们现在落后美国、欧洲和日本,争取有所突破,今天非常高兴有请到6位嘉宾,非常感谢你们,也感谢观众的支持。

(本文来自2019第六届全球汽车人才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根据现场速录整理而成,如有错漏,敬请告知。)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9“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直播专题!

PC: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10.html

移动: https://m.gasgoo.com/news/topic/210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作者头像
中国汽车网创始人

上一篇:埃及对中国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下一篇:【盖世晨报】新能源车起火需在12小时内上报/2025年缩减20% 韩国现代酝酿裁员计划

发表评论